夫君子之行,
靜以修身,儉以養德;
非澹泊無以明志,非寧靜無以致遠。
夫學須靜也,才須學也;
非學無以廣才,非志無以成學。
怠慢則不能勵精,險躁則不能冶性。
年與時馳,意與歲去,遂成枯落,多不接世。
悲守窮廬,將復何及!
諸葛亮擔任宰相,撫恤百姓,揭示法規,精簡官職,權事制宜,誠心待人,公正無私。凡是盡忠職守、有益時事的人,即使是仇人也必定會獎賞;凡是犯干犯法令、懈怠、傲慢的人,即使是親人也必定會處罰。坦誠認罪、傳布真情的人,即使犯了重罪也必定會開釋;說話浮誇、巧辯文過的人,即使只是犯了輕罪也必定會殺戮。無論多麼小的善行、沒有不獎賞的,無論多麼細的惡行、沒有不貶抑的。處理事務非常精明幹練,管理事情著重在它的根本,依照官名來要求他盡到實職,對於虛偽造假的人不予錄用。最後全國的百姓,大家都敬畏他、愛戴他;刑法政令雖然嚴厲,卻沒有人怨恨他,因為他用心公平而且勸戒明白。他真可以稱得上是明白治道的好人才,和管仲、蕭何是同一類的人。
諸葛亮寫給兒子的一封信,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,要言不繁。蘊含真理的文章,不受時空限制,放諸四海皆準,歷久常新。
「君子」是指有得道的人,知曉天地間的大道,明白日月運行、陰陽交替的規律,君子的行為,戰戰兢兢,如臨深淵,如履薄冰,隨時隨地都保持著中和之道,執其兩端而用其中。
清淨經曰:「人能常清靜,天地悉皆歸」,又曰:「夫人神好清,而心擾之;人心好靜,而慾牽之。常能遣其慾,而心自靜;澄其心,而神自清。自然六慾不生,三毒消滅。」,因此要修身必須革除過多的慾望,讓自身回復清靜,身心性結合,顯現真如本性,自然達到「不勉而中,不思而得,從容中道」的聖人境界。
「德者,道之用也」,道的本體是虛靜的、無私的、慈悲的、博愛的,而德由道生,失道則失德,若要培養自身的品格與德性,自身必須先要有道,本著慈悲與博愛之心,利益他人。
道德經曰:「上善若水,水利萬物而不爭」,學習「水」的精神,不與人爭名奪利,反而無私奉獻,透過這樣的修持,「助人為快樂之本」,內心隨時充滿法喜。
又曰:「持而盈之,不如其已;揣而銳之,不可長保。金玉滿堂,莫之能守;富貴而驕,自遺其咎。功成身退,天之道也。」,凡事奉獻自身的努力,但事成之後,要能「功成身退」,不居功、不伐善,將所有功勞歸於大眾,不受名利枷鎖的牽絆,自身逍遙自在,能夠達到這樣「身心皆儉」的工夫,才能培養真正的德性,可成就自身浩瀚的人格,發揚人性的光輝,其所帶來的喜樂無以言喻。
待續…